课程频道

学科组

首页 > 课程频道 > 唯美 · 课堂

唯美 · 课堂 返回上页

课改从改导学案问题设计开始
2014-08-30 21:29:33    SystemMaster    阅读 4367次

【我们的思考】:

1.学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课堂,我们又能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课堂,课堂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2.学生没兴趣究竟为什么?课堂推不动究竟为什么?

3.根源在于:固守传统的知识传授的方法----除了背还是背。

课堂改革的关键在哪里?我们需要换一种思路

没有导学案的改变,就没有课堂模式的变革。

导学案的改变关键在于导学案问题的设计。我们知道只有好的问题设计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学案问题的设置是重复课本知识还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怎样进行问题设计呢?

【高三这一年,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导学案要因时调整。

备课组长首先要有这种意识。在高三这一年我们的导学案做了两次重大调整。

第一次是2013年下半年学校组织赴江苏镇江、启东、南京等地学习,我觉得很受启发,回来后我们就召开了研讨会,经过激烈的争论,我们认为必须改变,我们对导学案的改变由此开始了。

一轮复习刚开始的导学案基本是是填空式的,改变后材料增多了,呈现的形式增多了如图片、文字、表格等,思维含量大大提升。

第二次是2014年上半年,我们历史学科先后两次邀请韩校老师来校听课指导。韩校老师听了纪娟老师两次课,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我们二轮复习导学案的问题设计又进行了一次调整。

二轮复习导学案一开始的问题设计比较传统,基本是一轮复习的翻版,一轮复习背了哪些问题,学案呈现的还是那些问题,只不过让学生再背一遍,没有新的形式,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学习索然寡味,平时的学习与考试试题的评价脱节;改变以后问题的设计更主要体现了要求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本专题的内容,体现了对历史发展的脉络的把握,体现了对历史主干线索的构建,更多的采用了鱼骨图、表格和曲线图等形式,以此实现了与考试评价的无缝对接。

二、课标和考试说明是导学案问题设计的根本依据。

因为课标和考试说明是统考和高考的依据。

首先是研究课标。

纵观这几年高考题都没超出课标的范围。虽然平时我们总说要研究课标,但很多时候往往还是忽视了课标,凭经验备课教学的现象较多。比如今年高考考的婚姻习俗的变化和英国奴隶贸易的问题,似乎都不是我们认为的的主干知识点,但如果我们仔细翻阅一下课标就很清楚:

必修二:

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5.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课标中要求重点研究的问题是很清楚的,甚至我们认为比考试说明还清楚。

要想知道高考考哪个知识点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必须在平时全面扎实地根据课标把问题设计到位。

我们是这样做的:

  每次导学案命制之前,我们要先看课标的要求是什么,然后围绕课标的要求设计出一系列基本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比如上述课标中提到的殖民扩张问题,我们设计了如下4个基本的问题:

1早期殖民扩张的目的?

2早期殖民扩张有哪些罪恶的史实?

3荷兰与英国殖民扩张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4早期殖民扩张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二,对考试说明的研究。

我们主要对2013年和2014年进行对比,找出其共性,更要找出其变化。在共性中,我们重点看题型示例一直不变的题型,在选择题中我们认为常考的题型是文字材料、曲线图、表格、实物图片、比较题等,在非选择题中我们注意到2014年与2013年相比,有一个例题去掉了原来的1问,保留了其中的2问,在高考中就出现了这种题型。

2013年考试说明:

材料一 史料

故我出之为仕,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e,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o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2014年考试说明

材料一  史料

故我出之为仕,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e,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o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通过对比,我们得出这几个结论:

1. 2014年高考题文字材料阅读量要减少

2. 2014年高考不会考史观的问题

2014高考题:

39.(22分)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学科网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史论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学生一看形式比较熟悉,他们心里就是踏实的。

第三,充分利用高考题。

对高考题的研究绝不仅仅是把高考题做一遍,我们认为高考题每年都会有创新,但命题的方式和命题的角度总能在前几年高考题中找到它的影子。所以我们对山东这几年高考题首先做了这样的梳理:

历年山东高考考点

见表

这样梳理后,我们就知道高考题的命题形式、思路、风格,常考的考点是什么,在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

其次,对高考题改编。高考题都是经典题,可以改编为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材料题。

见导学案

第四,充分、科学各种使用教学资源

我校提供了很多网站,题目是海量的,充分使用问题不大,但关键是能科学使用,选好题,不全盘照搬,一定要有取舍。我们的做法是:

一轮复习

1.以章节为顺序将近五年高考题排列好,便于复习时随时用

2.对照三本必修考点,突出知识点的覆盖面,不能落漏知识点

3. 通过调查问卷,老师交流找出学生知识的漏洞和薄弱点、易错点、易混点;有针对性命题

4.结合高考要求,去掉艰涩难懂的题

5.注重考查历史概念理解、历史主干线索脉络把握的题

6.在经济发展成就、文学艺术成就、科技成就等是学生容易遗忘的部分,经常命题,多点覆盖

二轮复习

1.一人出题,题量超出规定的量,便于删减题目,全组共审,格式固定。

2.选题原则:必须为新材料、新情境,有启发性,不选平铺直叙的题;

3.所选材料必须简短,不加大学生阅读量;

4.题目形式多样:文字包括文言、图片、表格等;

5.针对学生知识的漏洞和薄弱点、易错点、易混点;

6.对错题通过变形反复训练;

7.常考题型每次必出;

8. 注意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命题比例25%40%35%,选择题古代史为3个左右,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分别为4个左右,大题主要为经济和思想类题目,表格类题目必须有。

在此,感谢孟校长多次亲临指导,邹主任亲自参与集体备课、听课等,纪娟老师、刘志伟老师年轻有为敢于担当,工作细致认真,夏永海老师命制作业题一丝不苟,团队的力量才使得我们高三历史备课组在题目的设计上不断精益求精。

 

版权所有Copyright 1999-2016 威海市第一中学 鲁ICP备15001296号-1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高技区文化中路75号 邮编:264200 电话:0631-5819545

鲁ICP备 15001296号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