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频道

学科组

首页 > 课程频道 > 唯美 · 课堂

唯美 · 课堂 返回上页

课堂教学与预设脱离怎么办?
2014-09-26 16:36:24    SystemMaster    阅读 5157次

教学预设是教师在课前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前预测与设计。但是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无法完全预见学生活跃的思维、多变的生成性教学活动。著名学者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

因此,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新教师经常会遇到教学预设与生成不一致的问题。这种课堂随机生成的教学脱离课前的预设,打乱了教学程序,影响了教学计划,也使得新教师手足无措,方寸大乱。那么,实际教学中教师怎样有效应对这种偏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1.关注学生主体,预设学生的“已知”和“未知”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他的作品中有过这样的一段经典表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而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预设的时候,分外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同时,教师应对学生“未知”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有“弹性区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对过程要多作假设:学生会如何说?我又该如何引?不妨多模拟些情境,多估计些情况,使预设更有宽度、厚度、深度和广度,在横向、纵向相结合的预设中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彩。这样,教师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才能胸有成竹的进行对话,也才有可能收到许多预约的精彩。也只有这样,当课堂出现未曾或无法预见的情况时,教师才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从而将课堂引向精彩。

2.预设迎接偶发事件的心态,提高教育机智的运用能力。

随着新课改中学生参与活动机会的增加,学生质疑、反驳、争论能力的增强,许多新问题必然不断地生成,面对“生成”我们决不能消极地等待,而要欣喜地去迎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机智灵活、有效的利用“偶发事件”,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意外”,并锻炼灵活应对的能力,将偶发事件内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内化为预设的内容,用以完善预设,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3.走出预设误区

1)预设不能太精细。 新教师追求的目标往往是:课前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完美”设计,然后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讲教案完美地演示出来。为了使课的目标得以实现,新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征服学生,还要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操纵文本。这样精细的预设看似完美,可实质是学生思维与想象的桎梏,使他们在课堂上既要服从教师,也要服从于教材,生成的空间自然就很小,这样的预设会严重限制学生的主动性。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应是有弹性、有空间的预设,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生成空间,因而它必须是精心的而不精细的。

2)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但同时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这些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在预设时,加强科学性、计划性,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在课堂教学前,教师要注重多维预设,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为教学方案的动态生成提供广阔空间。正如叶澜所说:“一个真正把人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使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直面真实的教学情境,根据教师交往互动的具体进程来整合课前的种种预设,随时关注生成,及时随机调整预设,让实际教学与原先预设达成统一。

                                                      

版权所有Copyright 1999-2016 威海市第一中学 鲁ICP备15001296号-1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高技区文化中路75号 邮编:264200 电话:0631-5819545

鲁ICP备 15001296号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