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频道

学科组

首页 > 课程频道 > 立行 · 思考

立行 · 思考 返回上页

在历练中成长
2014-05-14 22:45:57    SystemMaster    阅读 4878次

今天,站在这里,心里其实很不安。因为我的课是经过了两个周的反复打磨、很多人的帮忙才设计出来的,这并不符合一般优质课的要求,所以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可以与大家分享,只能把我的一些感受说出来,请大家批评指正。

这次讲课,很重要的一个突破就是终于懂得了什么才是尊重学情。

一.尊重学情

1. 最初的设计,没有找到学生的盲点,没有针对性

以前,在我的印象中,所谓尊重学情就是学情调查表、调查问卷,或者说是写在教学设计前面的“学情分析”这个必须的环节,总之,在我的理解中,它更是一种形式。   

第一次设计时,我是从命题作文“生命的高度”来切入的,觉得这个题目对高二学生来说,比较好把握,我还设计了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写作角度的理解程度及写作的难点所在,我以为这就是“尊重学情”,结果上课之后,完全不是我所预设的那样,学生被动地跟着我一步一步向前走,一节课后,只不过明白了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而对于如何切入文章,根本没有明白。用大家的话来说,就是我什么也没讲出来。

反思之后,经过大家的分析指导,找到了这节课的突破点——与生活对接。无论是写哪一类型的作文,无论是写什么文体,其实都是要与自己的生活相对接之后,才会有真挚深刻的表达,这是学生作文的盲点,也恰恰是我们需要指导的。我由此懂得,尊重学情不是一种形式,无论是学情调查表还是调查问卷,或者是与学生的聊天谈话,这些方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明白学生目前学习的现状,明白他们的盲点所在,针对他们的这些情况来设计才叫尊重学情。于是推翻原来的设计,改为贴近高二学生的材料作文,目标是教会他们写作文时找到自己的生活对接点,重新尝试。

2.有内容,学生没有兴趣,没有入境

这次尝试之后,其实是我试讲的第四遍,大家说好了很多,内容相对充实了,我觉得这是因为大家照顾了我的情绪,我感觉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整节课上,学生们仍然是一副被动的样子,我满以为他们会感觉到眼前一亮的“与生活对接”这个点也完全没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俗地说,整节课学生根本就没有“入境”。学生根本没有入境。

在公开课上,当课堂气氛不热烈的时候,不是学生的问题,一定是设计有问题。周五回家之后,我就一直想,学生为什么对我讲的内容没有兴趣。因为我是通过让他们分析范文的方式,告诉他们这个道理的,实际上,我是因为先有了“与生活对接”这个想法,才去找范文印证,站在学生的角度,他们很难从范文中看出来。这样看来,我的设计就是不尊重学情的设计。

这个时候,我开始尝试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从审题立意开始,一步一步分析,直到我有了写作文的冲动,然后把这个过程还原,作为这节课在文章切入部分的主要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理解了学生作文里的一些问题,比如思路混乱,素材陈旧等等。我在写的时候,没有新颖典型的事例可写,所以就选取了生活中有感触的事件,但是下笔时自己感觉很嗦,不嗦又担心字数不够,最终还是顺着思维嗦着写完了。我以为,这样,课堂上一定会打动学生,结果,虽然学生入境的情况好了些,但课堂气氛还是比较平和,没有高潮。

3.课堂没有感染力

感染点到底在哪里呢?

一遍遍地磨练,一次次地反思。终于,在第九次的课堂上,当学生回答老师父母等为我们的挑错是缘于不顺眼时,我抓住了这一契机,就势引导他们,这个回答让我想起高中的我,也曾经是这样以为的,但当我从被挑错者转变为挑错者,在母亲来我家时,出于担心母亲血压高而批评母亲的菜做得太咸时,才懂得挑错本身不是因为不顺眼,而是关心与爱,这一个课堂生成的例子深深打动了大家,我由此懂得,打动,是要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的,真正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分析,才是尊重学情。

4.面对陌生的学会僧,如何打动他们

那么,当我面对乳山一中的孩子们的时候,如何才能打动他们呢?

预习之前,我站在传达室里等待上课,正是晚饭时候,许多家长来送饭,孩子们站在校园里的石阶旁,一边吃饭一边与家长交谈,这样的情景,不是一个两个学生,而是很多,在校园里围了两圈,我被深深地打动;提前十分钟,我来到教室门口,在观看走廊文化的时候,感受到这是一些努力、真诚又严谨的孩子们,字体端正,张贴的小文章各各彰显出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预习课上,我首先向孩子们谈了校园里的晚饭情景给我的感动,然后了解他们写作中的困惑,在六点三十分的时候,准时结束我的预习,不耽误他们的作业时间。当我结束这一切的时候,我明白,虽然这个过程没有调查问卷之类的形式,但以这样真诚的方式走进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才是真正的尊重学情。所以,我的课件和设计也都据此做了微调,选择他们在预习立意中的典型错误,讲课时注重彰显记叙文与生活对接之后的真挚感人,议论文与生活对接之后从自身感受去说理阐释,课堂评价时既保护他们的勇气又指出不足之处,包括课后作业留下我的两篇下水文和推荐阅读的文章,让他们在课后可以根据我的修改痕迹揣摩写作手法的妙处。到这个时候,我关心的,已经不是一节课的成败,而是我真心地希望,能够给这些萍水相逢的孩子们,留下真正有益的东西。所以,我倾注我的真情。二.感情

1.对课有感情

有人曾经问我,讲了这么多遍,是否感到厌倦。正式讲课之前,我讲了十遍,这十遍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个目标。我的最低目标是只要有一个人对一个细节听不懂,我就绝不满足。每讲一遍,大家每给我指出一个问题,我就离我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可能因为每一遍都会有很多的问题,所以来不及厌倦,只是一遍一遍地修改。所以,十遍下来,我对我的课已经很有感情了。

2.对学生有感情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每次试讲的学生,是带有感情的。上次市直比赛,在高一试讲,有个班的学生曾经说,我们又要当试验品了。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虽然试讲过程会是一个漏洞百出的过程,但是我尽量让每次试讲都接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都尽量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个微调。在乳山一中讲课的时候,我感觉也正是因为在预习课上培养了对学生的感情,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发言不太积极或者陷入沉默的时候,我可以自然而又平静地告诉自己,沉默表示这是他们的难点,此处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课堂掌控从教师情绪的角度来说就相对较好。

3.对听课者有感情

如果一定要在诸多原因里加一个“最”字,那么我想说,在这个漫长而有些艰难的过程里,最能够支持我一路向前、不曾退却的因素就是对听课者有感情。从接到命题之初的研究到十节课的试讲,我们组的每位老师都尽心尽力地帮我分析原因,查找资料,修改细节,大家其实都很忙,自己的工作压力已经很大了,还时时帮我,这让我感觉到,这节课不是我一个人在上,而是我们整个一中语文组在上,所以一定不能辜负大家的辛苦,一定要把大家指出的问题全部改正,我没有理由懈怠或者放弃。所以我重视每一个听课者的感受。

(能够坚持下去,因为打扰了很多的人,大家都是在平时想着这节课,所以不能退却,只能以努力回报大家的帮助与期盼。)

三.细节完善

1.过渡语

2.课堂语言(包括评价语言)  明白 优美   课前随意广泛阅读,名言摘录

有一次试讲时,当分析到老师家长为什么给我们挑错时,有个学生在分析我为什么会给父母老师挑错时,回答说是“报复”“开玩笑”,当时我很意外,但是直接批评他肯定不好,所以我就说我能理解这位同学说的“报复”其实是孩子出于自尊心的一点小小的叛逆心理,并不是社会上那种恶意的报复,这种心理我能理解,但这个词不太妥当,这样用会引起人的误解,“开玩笑”也不是为了捉弄老师,而是担心老师对学生挑错不好接受,所以用开玩笑这种委婉的方式给老师指出来,我们可以把“开玩笑”这个词换成“方式委婉”更能让读者理解。那位学生听了后直点头。当课堂上出现一些意外的回答时,首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然后再就势引导,更容易让他们接受。

3.课件

4.教学设计(设计封皮,重视命题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意图)

四.心态  磨练

从报名参加优质课的教学设计笔试,到想象作文、《六国论》和找准写作角度的三次赛课,一路走来,我觉得我在心态上得到了很大的磨练。这其中,有我自我感觉失败的时候,有我感觉到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甚至想弃权的时候,这些时候,都有同事们在旁边鼓励我,在最脆弱的时候,哪怕是他们的一句话,都会给我莫大的鼓舞。记得老丛说过,最迷茫的时候也就是最关键的时候。只要坚持下去,一定就会找到突破点。对优质课比赛来说,在感觉到绝望的时候坚持下去,是最重要的。

同时,对一个比赛来说,我觉得有的时候失败的经历比成功更重要。2008年我曾经参加过一次市直优质课,虽然当时勉强得了三等奖,但在我心里,我一直感觉到那是一节很失败的课,六年的时间里,我经常反思到底失败在哪里,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设计不够新颖,没有尊重学情就是最大的问题。这对我这次讲课的启发很大。

我其实是个很容易自卑的人,08年的失败让我一直觉得自己离优质课的距离很远,所以一直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不敢再尝试。有一次在午饭时遇到老师说起这件事,老师说不在实践中锻炼永远不会准备好。我是战战兢兢地报名参加的,现在回头看去,确实是只有在实践中,在参与中才会得到磨练。讲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我愿意带着永远的初心,继续修炼自己。

版权所有Copyright 1999-2016 威海市第一中学 鲁ICP备15001296号-1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高技区文化中路75号 邮编:264200 电话:0631-5819545

鲁ICP备 15001296号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