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频道

学科组

首页 > 课程频道 > 立行 · 思考

立行 · 思考 返回上页

威海市优质课比赛评课心得
2014-05-14 22:57:12    SystemMaster    阅读 6149次

2014423-24,威海市语文优质课比赛在乳山一中举行。我有幸参与了优质课的评选工作。参赛的12位选手来自三县和市直,授课内容为《雷雨》《滕王阁序》和写作之找准写作的角度。

置身课堂,仔细倾听他们精心准备的课,领略他们对教材的独特解读,感受他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体会着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12堂课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大开眼界,收获颇丰。以下是我对本次优质课比赛的几点体会

一、亮点

1.目标评价一致性

本次比赛12位选手有11位在课堂上出示了学习目标,无论是从目标的叙写还是从评价的设计,大部分选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能够体现教研室一直强调的目标评价一致性的原则,使课堂真正高效起来。例如:第一位选手讲《滕王阁序》把目标定位“品读文本语言,解读典故,体会作者丰富的感情”评价设计为“化用456段中的精彩诗句以“勃,你虽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但--------”为开头”书写你对王勃的理解。

2.用“最语文”的方式学语文

好文章是用来读的,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朗读是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雷雨》《滕王阁序》的教学也不例外。虽然参赛语老师普通话不是个个都标准,音质也并非个个都优美,但他们却读得很投入,读得很专注。本次优质课比赛各位选手都注重了诵读教学。

例如:《滕王阁序》教学中,大部分老师是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解决阅读障碍,熟读文本,而课上则采取“预习检测”的形式强调重点实虚词的理解记忆及重要句子的的理解翻译,这一环节用时较少而效率较高。课上主要的时间是以品读的形式领起对文本的鉴赏。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齐读、单读、男女读、分角色读、教师范读。读的层次有音读、义读、美读。有的老师在落实诵读的基础上还强化了背诵。可以说老师们在指导学生的“诵读”上下足了功夫。当然,这里的读并非只为朗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的读,每一句,甚至每一字都要揣摩作者的情思。在指导学生理解、明确所表达的情感的基础上反复试读,直到读准含义、读出情味。这样的指导不仅解决了理解和诵读问题,更重要的是教给了学生理解、诵读文章的方法,让学生尝到了诵读带来的乐趣,强化了语感,不知不觉中悟到了鉴赏的技法。

《雷雨》的教学更是如此,四位老师无一例外在引导学生朗读上下足了功夫。不断引导学生从文字中体会感悟其中包含的情感。“你能读一读吗?”“你读出了什么?”“请你带着这种理解读一读”“我们大家一起读一下”这样的细节随处可见。具体情况不再展开。总之,语文教学回归到品味、感悟语言魅力的轨道上,引导学生用最语文的方式学习语文,成为本届优质课比赛的一大亮点。

3.生本意识加强

“生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珍视学生个性体验,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富有语文味的阅读课堂教学。生本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这种最大限度基于学生有效学习的学习方式和学法专题研究也是本学年教研中心教研重点。我们知道阅读教学的目的是通过阅读课文获得作者的语文经验和人生经验,这应该是阅读教学的终点。学生之所以是学生是因为他目前所拥有的语文经验和人生经验与作者还有一定的距离,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所谓阅读教学,就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帮助,实现从起点到终点的提升,实现学生经验与作者经验的融合。这种帮助要么是帮助学生“打开文本”,要么是“激活经验”。因此如何把握学生对文本的真实体验和感受,从而设计贴近学生学情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堂优质课的关键。侯艳艳老师的《雷雨》教学设计就是这样。《雷雨》这样的名篇对高一的学生而言剧情很容易把握,学生的兴趣点、难点到底在哪里?这是很多老师讲授此篇最大的困惑,老师依据学情(学生的质疑)把问题进行了归类,最后梳理出两大疑惑一是为何仕萍相见却不相认,二是为何周朴园前后判若两人。其实,对高一的学生来说难以把握的正是这已经摒弃了非黑即白式一元评价的复杂多变的人性。这样,从学情出发,依托戏剧语言的品读,提升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就成为本节课的重点。这种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针对性强,学生必然有所提升。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当学生的生活和作者的经验对接融合,才是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

二、反思

1.个性解读不等于解读无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以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为宗旨,从关爱学生人格健全和生命发展的基点着眼,提倡多元个性化阅读,鼓励自主感悟,关注独特体验。为此,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唤醒学生阅读文本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已有生活体验,启发学生尽可能多维、多层面地去揣摩感受课文的内涵,通过体验、感悟、移情等形式,形成比较稳定的、个性化的情意态度和价值观念体系。学生的思维也因此获得了自由驰骋的空间,阅读行为变得灵活、生动而充满灵性。课堂上我们能听到别样的声音,捕捉到感人的细节,采撷到一朵朵思维跳动的火花,常常被感动、被难住、被震惊……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当学生个体独特感悟与主流价值取向大相径庭,甚至是背道而驰时,教师如何处理多元个性化解读与主流价值取向的关系呢?

本次优质课中某老师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请用关键词写下周朴园印象

生:良知

师:为什么

生:因为周朴园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给鲁侍萍钱了,说明他内心的愧疚是真实的,给钱总比不给好

老师没有做任何点评就过渡到下一环节,我想大部分学生应该认为老师半推半就默认了这种价值取向,特别是在如今这样一个物质至上、金钱甚嚣的时代,而根本不会意识到当感情与金钱,特别是这种以牺牲他人生命为代价赚取的昧心钱纠缠在一起时,必将使很多人人格无格,尊严不尊,无是非观念,无廉耻之别。

另如一节写作课导语设计:当李明奔到食堂时,卖饭的窗口前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想要早点回宿舍的心急如焚,趁人不备,偷偷混进了前面的队伍,正在他得意时,突然,刘强揪住他的衣服,把他拖出了队伍。李明恼羞成怒,上去朝刘强一拳。刘强也不甘示弱,也狠狠打了李明一拳。厮打在一起的他们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分别向他们了解事情的经过。请分别从李明和刘强的角度老师陈述此事。该教师最后引导学生关注同学们在叙事时强调了什么,隐瞒了什么----我认为这简直是这节课一个败笔,难道我们就是引领学生做不诚信之人。

而在王世珍老师的课堂上令我动容的一个细节:(学生写作后交流)

师:为什么会挑错

生:有年龄、性格、差异的因素

师:差异?能举个例子么?

生:比如等级,有的是优生,有的是差生……

(等待学生完全回答完)

师:纠正一点,学习的优差不是等级,因为一是每个人的特长不一样,二是每个人学习成绩变优的时间有早有晚----

当时听到这里我很是激动了一把,我想那个孩子无论成绩好差,老师的这个评价足以让他一辈子都记住这个世界是不以成绩好坏来给人分等级的。

所以我们经常说教书、育人为先,教师要目中有人,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时时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培优扶差,让所有的学生始终在进步的状态中。这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2.形式永远服务于内容

优质课比赛中很多人一直想出奇出新,这好像没有错,但当形式不能很好的服务于内容时,我们该何去何从?

看目前的课堂,学生活动多种多样,一会儿小组讨论,一会儿辩论赛,一会儿情景剧,一会儿分组对抗、男女PK,花样可谓层出不穷。形式上热热闹闹,内容上乱七八糟,教师该讲的没讲清,学生该听的没听懂,有活动没收获,搞笑而不高效。

这次比赛中有一堂《雷雨》课,用了三句歌词串起文本内容,乍一看形式真的很新颖“你该如何回忆我,带着笑或是很沉默”“最怕此生已经决定自己过,没有你,却又突然听到你的消息”“你没有想象中那么恋旧,回忆换不回你的温柔”哪首歌的歌词我是一句也不知道,但我觉得与本节课学习目标“把握周朴园的形象特点”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而且课堂上一会儿是视频一会是课件,学生不停地处在各种视觉的刺激下,疲于转换,而对文本的解读反而淡化了。再如有位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完周朴园形象设置评价练习——给周朴园写一段颁奖词,其实评价形式很不错,但放在周朴园身上总是让人感到很别扭。还有写作课上老师为吸引学生眼球,一会儿莫言、比尔盖茨,一会儿金秀贤,一会儿是韩国沉船,一会儿是爸爸去哪儿了,学生注意力是集中了,可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提升了什么,实在是难以搞清楚。

所以问题设置站在学生角度,学生感兴趣固然重要,但设置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才是一堂优质课关键。否则所有的课堂活动形式都无法带动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更谈不上思维的提升了。

3.文本拓展要适度

关于课堂上的拓展,有的老师认为就是先用一部分时间解决文本本身内容(比方30分钟),其余时间学习与该文有关的作者的其他的诗文或其他作者类似的诗文;关于 “讲练结合”,就是先解决文本的阅读,然后抛开文本当堂做题。其实拓展与训练都不应该脱离文本的阅读,至少不能影响文本的阅读。这种拓展与训练恰恰是为了更深入更全面地研读文本,应渗透在文本阅读过程中,课堂上师生共同研读文本所采取的教学活动本身就是语文训练,而且是最有针对性最有效的训练。本次优质课比赛中有一位老师在基本解决了《滕王阁序》的主体内容之后,布置了一个探究题——古人为何喜欢抒身世之悲,叹怀才不遇。这一环节我个人看来在本节课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探究展示的内容已经严重脱离文本。所以课堂上的拓展一定要重视拓展的有效性,它只是教学的一种形式与手段,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始终应以研究文本为中心

三、建议

1.加强阅读,提升课堂的厚度

从校内优质课的选拔到市直的比赛再到市级比赛,一路走来,其实最大的考验就是教师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我们很多教师都有一套秘笈——一套老教材,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几轮授课的痕迹,这对完善文本解读固然是好事,但却违背了阅读教学的认知规律。所以如果从最大限度把握学情的角度,我建议老师撇开老教材在白纸黑字间真正走进文字,感受文字的魅力。这就要求老师平时要多读书、多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尤其是知识方面的积累和课堂语言的锤炼,这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根本所在。去年和陈丽霞老师到北京学习,当她拿出笔记时,我感到很震撼,因为她的笔记本整理的内容密密麻麻,并且有目录、有页码,她告诉我这是第15本。再看本届优质课,很多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很贫乏,除了“好”“非常好”再就是“怎么样学生答个也就完事儿。所以只有教师自己的业务素养、语言表达提高了, 使课堂厚实起来,才会提升学生的眼界和鉴赏力,打造出更高效的课堂来。

2.用心备课,使家常课优质化

程红兵曾评价中学教师的情况:“能上好一堂公开课的不少,独立备课独立研究的不多;到处表演的不少,而能够形成自己风格的不多;语文的教学模式不少,但不流于概念炒作的不多。”听课时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的家常课离优质课有多远?

   陆游《示子通》诗中云:“汝果欲学诗,()夫在诗外。”我套用一下:“汝果欲上好优质课,功夫在课外。”

很多教师为打造一节公开课、优质课绞尽脑汁,彻夜不眠,却疏于管理好自己的每堂家常课。家常课,是一种最自然、最真实的教学活动,是师生在不受其他外界因素干扰下的双边活动,是常态下的公开课;优质课作为家常课的模板,既是对家常课的超越,又最终以家常课为依托。一堂优秀的优质课,功夫不仅在课内,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之外。从解读教材、认知教材,驾驭教材到真正融入教材,课后的反思与改进。教学工作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工作,你只有认真去把新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落实到每一节课上,使每一堂课都达到优质的水平,才能体会其中的奥妙与分寸。说的再通俗些,只有认真去做了,才会在优质课比赛时表现得更淡定、更从容。

总之,这次听评课活动,不仅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提高;不仅是学习,也是发现自己,反思自己的过程。在反思中教学,在教学中成长,希望我们能用行动做出更好的诠释。

 

 

版权所有Copyright 1999-2016 威海市第一中学 鲁ICP备15001296号-1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高技区文化中路75号 邮编:264200 电话:0631-5819545

鲁ICP备 15001296号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