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组

语文教学研究室 返回上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2014-11-05 23:00:16    SystemMaster    阅读 8322次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

1、课程标准要求(选自“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中有关要求)

8.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9.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2、课程标准解读

8条目标是从文体阅读角度提出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要求,第9条目标是从语体角度提出对一般文言文阅读的要求,这两条目标是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必修课程提出的基本要求,不分年级层次,应贯穿高中三个年级。

8条从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和方法论两方面阐释。“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突出古代文学作品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性,“体会”一词强调让学生在阅读中去体验和领会,强调了学习古代作品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在于让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中,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奠定精神的底子。二理解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则需要“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的统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要求读者要有历史的眼光,看到那个时代对待自然、人生、社会乃至宇宙万象的历史合理性和必然性,吸收其合理内核,“从中汲取民族智慧”;但任何阅读又是当下的阅读,所以在评价古代作品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时,应从当下社会语境出发,根据今天的价值标准作出理解和判断,即“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9条提出阅读文言文的基本目标和方法要求。首先,文言文阅读目标定位在“读懂”即“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所谓“理解词句含义”,课根据由易到难的层次分解为:说出此语境中的词句含义,能说出词句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能根据不同语境准确说出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亦可根据不同的层次分解为:能大致复述文章内容,能准确翻译句子内容,能准确表达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深层含义。其次,强调文意的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境,注重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重点体现“文言语法知识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习得,而非在教师的理论指导中记忆”这一基本理念。“了解”意为“知道”,可以外显为行为动词“说出”;“梳理”则包含“积累——整理——总结”三个行动层级,体现对学生学习文言文基本方法的要求;“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可以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常用实词、18个常用虚词、词类活用及4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最后,强调古代诗文的学习手段为诵读,要求学生在诵读和背诵中积累语感,积淀语文素养。

2.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内     容,弘扬民族文化。《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先秦历史散文《左传》,是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科书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一课课文,教材把它列为讲读课文。学习它,对于让学生了解先秦文学,认识中华文化的精华,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从中汲取民族智慧,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文章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时的一个故事:郑国被秦晋两国包围,危如累卵,郑国大夫佚之狐力荐能言善辩的烛之武游说秦君。烛之武不记前嫌,以国家安危为重,只身前往说服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不得不撤兵,从而解除了郑国亡国的危机。全文语言浅显易懂,内容生动有趣,情节波澜起伏,是一篇以记述行人辞令为主的散文佳作。

3.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已经掌握比较全面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基本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仍然存在以下学习困难:欠缺基本的语法知识尤其是句法知识,导致对基本语言知识的认识混乱;欠缺自主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习惯培养,导致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欠缺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意识的养成,导致学习上思考的依赖性和肤浅性。所以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如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用不同符号书面标注重点文言现象;学习制作文言知识卡片等)十分重要。在对文本大意理解的基础上,则要启发学生要有探究意识,让他们懂得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的能力是最有价值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在教学中要引导每位学生积极思维,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保持和发展探究的兴趣。   

二、学习目标

1. 了解《左传》相关知识

2. 掌握常用实词“军.辞.鄙.济”,虚词“其.之”及词类活用定语后置句.被动句.判断句等文言知识。

3. 在熟读基础上分析烛之武的论辩艺术。

4. 在熟读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烛之武.秦伯.晋公等),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5. 能够熟练背诵《烛之武退秦师》。

三 、评价设计

1.通过巡视,观察学生课前的笔记整理情况,是否按照要求对常用实词和虚词进行了分类梳理;通过投影练习的方式检测四个常用实词和一个重点虚词的整理情况及定语后置等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测目标2

2.通过课堂提问和交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论辩艺术的感受。(检测目标3

选取一个观点,写一段论辩词。(A级作业)

正方:合作比竞争,更能使文明进步。反方:竞争比合作,更能使文明进步

                                                                       

                                                                       

                                                                      

3.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走进史丹福大学,会被一种大气揪住。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向校园深处延伸进去,__________,__________,建筑后边青山隐隐。(检验目标3)(B级作业)

  四季葱绿的树林生长在道路两旁      道路两旁是四季葱绿的树林

  庄严的石头建筑位于校园深处        校园深处是庄严的石头建筑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辨析] B(第一空的主语承上句的“大道”,应是“道路两旁”;第二空后的句子开头为“建筑”那么第二空应填的句子应以“建筑”结尾,与后文构成顶针)

4能够根据结构提纲的提示,多种方式背诵课文。(检测目标5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感,加强体验和感悟。  

2.以文带言法。这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习文言知识,既尊重文言文作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又尊重其古汉语学习材料的价值。    

3. 自主思考与合作交流法。所有的学生活动都应立足于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实现真正的智慧碰撞。

五、教学过程2课时

                          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

【学习目标】

1. 了解《左传》相关知识

2. 掌握常用实词“军.辞.鄙.济”,虚词“其.之”及词类活用定语后置句.被动句.判断句等文言知识。

 

【环节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疏通了文意,也知道烛之武说退了秦师。那么烛之武在国家危急关头,是否是毛遂自荐,挺身而出,主动地担当起这个重任的?在大军压境,敌我双方剑拔弩张的紧张情势下,烛之武又是采取什么方法使一心想借此扩张自己势力的秦穆公改变态度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烛之武退秦师》。

 

【环节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生介绍《左传》,然后共同看学案,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见学案)

2.能够说出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历史史实。(见学案)

【环节三】大声读三遍文章,能够流利朗读,为熟读成诵打下基础。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翻译圈画重点,标注重要字词。

      之狐                君之         君焦、       

秦以利晋                         杨孙    

【环节四 】要求:快速通读文本一遍,理清思路,完成下面问题(完成目标三)(抢答题)

1.    依据文本,说说烛之武成功退秦师的原因。(提示:从故事背景、人物形象、论辩艺术等多角度进行分析)

2.    《烛之武退秦师》,不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也给我们呈现了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你最欣赏谁?请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

【环节五 小组展示评价】要求:A级同学主持,逐一落实预习目标

小组成员每人诵读一遍文本,注意读准字音句读。

找出预习疑问,其他组员解答,未能解答的,作好记录。

【课后作业】

争取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展示点拨

【学习目标】

1.积累、巩固文言知识。

2. 在熟读基础上分析烛之武的论辩艺术。

3. 赏析人物形象(烛之武.秦伯.晋公等),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4. 能够熟练背诵《烛之武退秦师》。

【环节一 预习展示】

1.通读文本,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师生纠错。

2.回答预习中环节三字音问题。

【环节二  研讨展示】梳理积累 (完成目标12

().通假字:(C级必答)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夫晋,何厌之有               秦伯说,与郑人盟                   

失其所与,不知                  

(二).重点词语:(B-必答)

实词

1. 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 知亡矣

3. 焉用亡郑以                           4. 朝济而夕设版 

5. 若不秦,将焉取之                       6.

7. 与郑人                                 8. 使杞子、逢孙、杨孙

虚词       

以:1.以其无礼于晋             2.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

4.阙秦以利晋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6.以乱易整

而:1.今急而求子     2.朝济而夕设版焉        3.夜缒而出          

4因人之力而敝之

 

其: 1.君知其难也           2. 失其所与,不知           3.吾其还也

焉:1子亦有不利焉。   2焉用亡郑以陪邻?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且焉置土石     5.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之:1.公从之          2.臣之壮也          3.是寡人之过也      

 4.邻之厚,君之薄也       5.行李之往来       6.君之所知也       

  7.何厌之有       

乃: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三).词类活用:

1. 於楚也                           2. 函陵

3. 缒而出                             4. 郑而有益于君

5. 越国以鄙远         

6. 共其乏困                             7. 且君尝为晋君

8. 既东                             9. 又欲其西封

10. 阙秦以                          11. 因人之力而

(四)、古今异义词:

以为                        东道主

行李                        夫人               越国

(五)、特殊句式:(B+必答)

1. 以其无礼於晋,且贰於楚也

2. 佚之狐言於郑伯曰        

3.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 夫晋,何厌之有          

5. 敢以烦执事              

6. 邻之厚,君之薄也        

7. 失其所与,不知          

(六)、翻译句子:

1.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环节三 研讨展示】完成目标34. (抢答题)

1.依据文本,说说烛之武成功退秦师的原因。(提示:从故事背景、人物形象、论辩艺术等多角度进行分析)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这次围郑主要是晋国为了报复郑国,与秦国并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伏笔;“晋军函陵,秦军南”,既然两国军队并没有驻扎在一起,也就为烛之武的分化瓦解工作提供了可能。“函陵”“南”均属郑国领土,分别为晋、秦所占,一是说明晋秦联军来势凶猛,势不可挡;二是暗示着郑国有机可乘。 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知人善用。郑伯在危机出现后礼贤下士、从谏如流,挖掘和重用人才。烛之武虽然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用,但在国难当头,郑国君臣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   见到秦伯之后,他胸有成竹,先以退为进,又阐明利弊,再利用秦晋矛盾,分化瓦解。只字不提郑国的利益,似乎处处都为秦国的利益着想。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强烈感染力,捍卫了国家主权。

2.《烛之武退秦师》,不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也给我们呈现了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你最欣赏谁?请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

人物分析:烛之武: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

 佚之狐:知人善任  郑君:勇于改过  秦伯惟利是图   晋侯:多谋善断

作业

写一段能表达人物个性的语言片断,要求 300 字左右。

3.总结: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刘勰《文心雕龙》

 

板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

欲扬先抑,提出问题

分析利害形势        亡郑    有利于晋    有害于秦

                                    保郑    有利于秦               

            挑拨秦晋关系         晋秦宿怨  晋国野心            

【环节四 背诵展示】背诵文本,默写检测。

【环节五 】布置作业

选取一个观点,写一段论辩词。

正方:合作比竞争,更能使文明进步。反方:竞争比合作,更能使文明进步

版权所有Copyright 1999-2016 威海市第一中学 鲁ICP备15001296号-1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高技区文化中路75号 邮编:264200 电话:0631-5819545

鲁ICP备 15001296号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