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组

化学教学研究室 返回上页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2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一课时
2014-12-09 23:05:30    SystemMaster    阅读 5138次

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一)课程分析

1. 课程标准要求:

  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并能简单分析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 课程标准解读

 本节课安排在化学平衡之后,从着眼学生发展的角度,教师应创设问题情景,设计思考的问题、小组交流的内容,使学生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应用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相关知识,在认识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特征、定量表示、平衡移动及影响平衡的因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联系旧知,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是第二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拓展。在第一节“水溶液”的基础上,本节在介绍“弱电解质的电离”这部分知识时,通过阅读课本75页图3-1-3 HClCH3COOH电离情况的比较和介绍电离平衡常数等概念,帮助学生体会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很小,对电离平衡建立定量的认识;通过介绍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帮助学生分析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单一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是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重要环节,既可以巩固前边所学的有关化学平衡的知识,又能使他们有效的扩展知识,为理解水解平衡的移动及水解原理的应用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时安排为2课时。

 1课时:利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是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课时:利用第1课时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原理对比分析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pH强酸与弱酸的区别,从而达到迁移应用的目的。教学难点是强酸与弱酸区别的原理分析。

(三)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的特征、化学平衡常数及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等知识,且能够熟练应用外界条件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具备了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知识基础。

2. 学习障碍点分析

1课时的学习障碍点:学生能否在新的情景中(水溶液中)熟练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特别是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和KQ的关系判断电离平衡的移动以及溶液中微粒的变化。

2课时的学习障碍点:学生能否熟练运用弱电解质电离的动态平衡特点理清已电离的和未电离分子间的动态关系,并能与强酸做对比分析。

二、教学目标和评价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目标1:通过复习化合物的分类,学生能够区别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目标2:通过任务驱动、比较分析,学生能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及其影响因素,树立平衡观和离子观的思想,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二)评价设计

    目标1评价:画出区分概念的思维导图完成目标检测1,正确率达100%

目标2评价:准确画出电离平衡建立的vt图像,用5个字概括电离平衡特征,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和电离度判断酸碱强弱;完成目标检测290%以上的学生完全掌握。

  能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和KQ的关系判断电离平衡的移动以及溶液中微粒的变化;完成目标检测390%以上的学生完全掌握。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节主线是学生在利用化学平衡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关注电离平衡与一般化学平衡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概念,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过程在设计有效的问题、任务驱动,如在电离平衡特征的理解上,类比化学平衡,让学生说出对“逆、动、等、定、变”的理解;以醋酸电离为例认识电离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向醋酸溶液中加水,醋酸的电离程度变大还是变小的理由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小组讨论、交流表述,激发学生的好奇和疑问,进而产生学习的驱动力,为学生能够主动构建认识框架创设条件。

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

详细请见附件

【板书设计】 2  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3. 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 温度 浓度

五、教学反思

本节是第二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拓展,课标要求主要是认识电解质的强弱和能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力平衡。本节理论性较强,掌握方法是学好本节知识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了学生已有的知识,设计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对于本节课的处理,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1)用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用化学平衡理论展开讨论,使学生理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特征、定量表示、平衡移动及影响平衡的因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联系旧知,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兴趣。

2)对难点内容发挥小组的功能,小组活动,在兼顾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前提下,调动了他们互相帮助,团队互助的积极性。

3)对学情把握较好,能清楚的了解学生学习的障碍点,从学生的已有基础出发适当引导,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尊重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4)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配合板书,增大课堂容量,拓展了知识的深广度,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课不足之处有:

1)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一方面是学生有点紧张,另外“加水后醋酸的电离程度变大还是变小的理由分析”这个思考题设计的比较难,老师急于讲解,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影响了学生的深入思考。

2)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也没有设计实验验证,如果能让学生通过导电性实验直接感受强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的不同,效果会更好。

 

版权所有Copyright 1999-2016 威海市第一中学 鲁ICP备15001296号-1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高技区文化中路75号 邮编:264200 电话:0631-5819545

鲁ICP备 15001296号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