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组

语文教学研究室 返回上页

2013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省语文科试题试卷(Ⅱ卷)分析
2013-12-18 23:08:35    SystemMaster    阅读 5303次

 

    2013年山东省普通高考(夏季)语文卷总体来看是成功的,比较好地贯彻了“三个符合”和“两个有利于”的方针,规范性和稳定性强,体现了稳中求变的努力,信度和区分度较好。其中比较突出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1突出了语文科目的特点,人文性和文学性有所增强。如三篇现代文选文一为谈论艺术的静寒境界的散文,一为小说,一为记人的散文,文学性都比较强,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才能够很好地理解把握。

2.贴近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和中学生语文水平。如字音、错别字、词语、成语、语病等,都能注意在常用字词范围之内出题,设立的出错点与学生的水平相当;默写内容出自课本内的名篇17小题仿写的内容为颂扬老师的句子,显然也是学生所熟悉的;作文题涉及的如何对待批评的题意也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因而考生作文普遍有话可说,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

3风格平实而有一定新意。试题符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考查内容和题型稳定性强,不出偏题、怪题,难度适中。如Ⅱ卷的两套现代文阅读题都比较好,符合一般阅读题的规律。难度整体来说略有降低,有利于调动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4评分标准总的来说比较细致,符合高考评分特点。这对于提高阅卷质量和保证高考语文的公正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5年山东卷二卷得分情况

题号

年份

二卷

总分

2009

13.28

7.57

(一)11.85

(二)10.16

42.42

75.12

73.43

2010

14.88

7.15

(一)9.58

(二)8.77

41.40

73.01

72.2

2011

14.63

6.96

(一)9.29

(二)11.3

43.59

74.2

76.2

2012

14.59

5.59

(一)8.66

(二)10.89

43.5

74.67

76.69

2013

14.98

7.69

(一)9.14

(二)10.84

43.4

75.14

76.84

一、Ⅱ卷知识部分试题试卷的分析评价与对教学和命题的建议

(一)第四大题

第四大题共3个小题,都是古诗文方面的内容,共24分。据抽样统计,平均得分为14.98分,难度系数为0.6242,比去年(平均分14.59)略有提高。

1.第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众而捣退之盖有意勋业以自。(5分)

 2其能岁寒而不易行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 以自之志,亦若而已。(5分)

该题为文言句子翻译,两个句子,共10分。两句均来自Ⅰ卷的文言文选文,但均较长,需要翻译的词语多,每一个赋分点往往包括好几个词语的翻译,因此难度较大。考生的失分主要在于顾此失彼,难以翻译得全部正确。我们在制订评分细则时已经注意到了这个情况,规定在一个赋分点中有多个重点词语的情况下如果多数译对了就给这一点的1。但是得分情况仍不理想。据我们手工随机抽取部分试卷进行的统计,平均得分为5.25分,难度系数为0.525(因为抽样数量较少,所以该数据只供参考,下同)。去年该题没有得分的具体数据,但我们估计应该比去年略低。

该选文从时代看为明初诗文名家宋濂的作品,从内容看属于山水游记兼有较多议论的散文。部分中学老师反映,本选文的内容倒有清新之感,但文言文的选文还应以唐宋及以前的名家名作为主,这样更能符合中学生的教学实际。此外,赋分点未能更多考虑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强调的虚词和句式,也有些遗憾。

备考建议:1.文言文复习在选材上要照顾到传记、散文(游记)、小说(寓言)、议论文等,让学生对各类文体的表达、命题特点有个基本了解。2.文言文翻译,课本复习中要精选典型的句子,文段翻译要关照上下文的提示,注意“信达雅”的翻译原则。

2.第14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shī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该题为古诗赏析,共8分。选诗为清代诗人江的《山寺夜起》。共二小题。第一小题有二问,第一问要求回答诗中“烟”的特点,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对诗句意义的理解;第二问要求回答如何描写“烟”的特点,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对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第二小题要求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考查的也是考生对诗句意义的理解。总的看,这两个题目考查的内容既有形式也有内容,结合诗句都能得出正确的回答,因此难度不算太大。据我们的抽样统计,该题平均得分为5.26分,难度系数为0.6575。我们估计应该比去年该题的得分要高。

第一小题中,考生的失分主要在于分析得不够细致,特别是没有把第四句中“流”的作用分析出来。第二小题中,考生的失分主要在于不够全面,较多的是没有回答出“惜夜景”的意思,说明考生没有充分考虑该诗前四句对山中夜景的传神描写,也忽视了第五句中“惜夜景”的直接表白。这说明在中学的教学中,还应该对学生强调结合“全诗”来对词句含义进行分析的重要性

部分中学老师反映,该题的选诗为清诗,作者也非一流名家,选其诗作进行分析,虽然可以避开重复,但与中学以唐诗宋词等为主进行诗歌教学的现实有些脱节,建议仍以选取名家或名作为佳。

该题的参考答案也有一处瑕疵。第四句诗“流来野寺前”中的“流”在表达手法上属于比拟(拟物,以甲物拟乙物),是把“烟”当作“水”来写,参考答案中未提及此点(倒是不少考生答出来了)。这说明参考答案的拟定还有疏漏。

备考建议:1.读懂诗歌的研究应成为备考的重点。2.精选近几年高考试题进行研究,进行命题类型和答题思路的研究。

3.第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 劝学》)

     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2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

  子曰:“道不同,            。”(《论语卫灵公》)

4)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高山仰止,          。(《诗经车辖》)

该题补写古诗文名句,共6分。答卷情况与往年类似。据我们的抽样统计,该题平均得分为3.95分,难度系数为0.6583

部分中学老师反映,该题所选均为名篇,但有个别句子却非名句。建议今后出题时仍坚持选取名篇名句,调动考生背诵古诗文名篇名句的积极性,这对古文的教学以及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积累都会有积极作用。

备考建议:1. 古诗文名篇名句是复习重点,尤其关注人教版、苏教版、鲁人版的交叉篇目。2.加强默写准确的训练措施,长流水,多反馈,牢记忆。

(二)第五大题

第五大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3个题,各4分,共12分。据抽样统计,该大题平均得分为7.69分,难度系数为0.6408。较之去年的平均分5.59有较大提高。不过去年该题难度偏大,所以今年的得分率实际上是正常的。

1.16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要求:语意连贯,合乎逻辑。(4分)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    ①我们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而忽视质量的改善,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    ②竭泽而渔,势必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从而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③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

该题要求补写关联词语,共4处,每处1分。关联词语既起语法上的关联作用,也表示不同的逻辑关系,因此,该题既能考查考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情况,也能考查考生对上下文意的理解,这对于引导学生重视关联词语的使用、更好地表达逻辑关系是很有好处的。

据我们的抽样统计,该题的平均得分为2.38分,难度系数为0.5950。考生失分最多的是第②处。该处前后的“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和“竭泽而渔”有一种程度上的递进关系,但又不是最典型、最常见的递进关系(用“不但……而且”连接),标准答案“甚至”是最为恰当的表达,相当于“不但A而且B甚至C”格式中的BC的关系,可见此处“竭泽而渔”表示的其实是一种极致的程度。应该说,此处的分析难度还是比较大的,答错的类型有条件、顺承、并列等多种。第④处有少数考生因为填补的不是关联词语也造成了失分,说明考生对常用关联词语的掌握还不是很熟练。

2.第17

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4分)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耕耘三尺讲台,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                         

该题为仿写题,要求仿写两个歌颂教师的句子,“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因为形式的要求比较明确(特别是“字数相等”),语意内容也为考生所熟悉,因此,难度并不大。据抽样统计,该题的平均得分为3.245分,难度系数为0.8113

该题的失分更多出现在第②处。该处的上句在形式上是先有四个并列项(“加减乘除”),然后说“(用这四个并列项也)……不尽您……”。既然是“不尽”,这就要求前四字不仅是四个并列项,还要求这四项应该能够涵盖某个范围内的所有选项或起码是四个代表性选项(如参考答案中给出的示例①“诗词歌赋”)。在这个方面,参考答案给出的示例②“赤橙黄绿”其实也是不太够格的,因为通常说“七彩”(或“五彩”),“赤橙黄绿”只有四彩,那么后文说“画不完”就没有多少说服力了。考虑到示例②的情况,我们在制订评分细则时放宽了对四个并列项在内容上的要求,但形式上仍要求必须是四个并列项。考生失分一是在于前四字不是并列项,因而在形式上失分;二是在于这四个并列项与后半句的意义不搭配或不合理,因而在内容上失分。但总的来说,第②处既丢形式分又丢内容分的极少,所以普遍都能得分。

3.第18

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字。(4分)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任何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

该题要求对“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并且不能超过30字。所以,该题实际上是压缩题和下定义题的综合。据抽样统计,该题的平均得分为2.535分,难度系数为0.6338

从试卷情况来看,考生失分主要在两处:一是部分考生的回答不符合定义的格式(定义项++种差++属概念)。事实上,题目的要求非常明确,就是要下定义;答题纸上也预先印有“创造是    ”的字样,明显是判断句的形式。但是,还是有些考生没有按照定义的格式来回答。这种情况要么是考生是对定义格式不清楚,要么是考生着重于综合信息而难以对这些信息加以句式上的合理安排所以只好用了非判断句的形式,总之,都是基本功比较欠缺的表现。二是部分考生的回答对重要信息(评分标准列了4个信息点,每点1分)有所遗漏,除“首次获得”因在材料中有所强调所以遗漏者很少外,其余3点都有人遗漏。这说明这部分考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还是比较弱。

备考建议:1.语言运用表达题要注重类型的梳理,注重题目的精选。2.加强审题和答题思路的规范训练。

(三)第六大题

第六大题为现代文阅读题,仍有两篇选文、两套题目,考生选做其中之一。

(一)(二)两篇选文都很好。第一篇选文是当代著名作家余华小说《活着》的压缩件(能够在大幅删节之后还能够像现在这样完整、顺畅,相当不容易),第二篇选文是记人的散文,作者是近代著名作家沈从文(选文应为1940年代作品),命题时显然注意了两篇选文在文体上的区别,并且也注意了在年代上的区别。不过,后者的文学性依然很强,两篇选文的特点实际上是非常接近的。这从选做题的要求来说,实际上压缩了选择的空间,因为两篇选文没有显著的差异,所以考生选择的余地或者说选择的价值不大;但对于考生来说,倒是可以避免因为选择错误而造成的不应有损失,换句话说,今年两套题的平衡性比较好,虽然这种平衡性是以牺牲选文和题目的差异性来换取的。今年选做两套题的比例非常接近(选第一套者241631份,选第二套者267364份),这与去年两者的比例为15形成了鲜明对照。这也再次说明了选做题本身的不合理性:选文及题目差异性大,则对考生不公平;选文及题目差异性小,则选做又没什么意义。我们已经多次呼吁取消这种选做题的类型,可惜的是今年仍有此类型。

据统计,选作六(一)的平均得分为9.14分,难度系数为0.5078;选作六(二)的平均得分为10.84分,难度系数为0.6022。后者比前者高1.7分,分差依然值得重视,说明今年两套题的均衡也只是相对于去年而言的(去年的分差有2.23分之多)。据有些中学老师反映,有的中学老师已经总结出了历年来第二套题难度相对较小的规律,告诉学生遇到现代文阅读的选做题不用费时间先作比较而直接选第二套。看来,这个“规律”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1.第19

(一)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4分)

(二)本文第②段介绍“我”与定和初见时的情形,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第一套题要求考生“简要概括”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因为“老人”和“老牛”是文中着力描写的两个对象,因此该题考查的实际上是考生对文学形象特点的概括能力。参考答案给出三个要点,实际上要点①是两者在生理上的共同点,要点②是两者经历上的共同点,要点③是两者在精神上的共同点。这三个要点涵盖比较全面,并且,要点③的抽象程度更高,因此赋分为2分也是合理的。

据抽样统计,该题的平均得分为1.94分,难度系数为0.4850。考生失分主要在于概括不全,特别是要点③。这可能与考生的概括能力有关,也可能由于考生片面将“形象”仅仅理解为外在的东西、因而忽视了对精神层面特点的分析

第二套题要求考生分析第②段“介绍‘我’与定和初见时的情形在文中有何作用”,与去年19题要求分析选文开头写法的作用颇为近似。从参考答案看,主要作用有内容(交代定和选择音乐的过程和原因)和结构(呼应题目、为后面作铺垫)两方面。考生都能够答出一些,失分主要在于答得不够全面。据抽样统计,该题平均得分为1.87分,难度系数为0.4675

2.第20

(一)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1)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2分)

  2)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2分)

(二)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2分)

  2)过去的“迷” 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2分)

第一套题要求分析文中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每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各1分。据抽样统计,平均得分为2.45,难度系数为0.6125。考生在第二个句子的分析上失分更多。或者未能指出其描写上的特点,或者未能很好分析表达效果。

第二套题要求分析文中两个句子的含意。这两个句子的主要费解之处倒不在于意蕴非深刻而在于表达方式的曲折,如将“西方”说成是“地球另外一边”、用“五线谱”代指“音乐”等,只要能够将这些意思还原为正常的说法即可得分。因此,该题所指的“含意”与通常的含意往往指抽象含意不同,所以难度不算大。据抽样统计,该题得分为2.81分,难度系数为0.7025

3.    21

(一)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二)本文③④段通过哪些方面的内容表现定和对音乐的痴迷?请作简要概括。(4分)

第一套题要求简要分析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往往别有深意,因此,该题的命题用意是良好的。不过,由于本题的选文是经过较大幅度压缩的,有许多细节已经被滤掉了,因此在缺乏一些必要的铺垫的情况下要凭现有的节选内容来评判这一段的作用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参考答案给出了4个要点(每点1分),实际上考生一般答得不会如此全面。据抽样统计,该题平均得分为1.885分,难度系数为0.4725

第二套题要求简要概括③④两段通过哪些方面的内容表现定和对音乐的痴迷,考查的是对内容的概括能力。据抽样统计,该题平均得分为2.58,难度系数为0.645。考生失分主要是概括不全或是概括不足(如大段照抄原文,这种情况下会扣1分)。

4.第22

(一)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6分)

(二)定和追求音乐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

第一套题要求分析选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活着”以白话入题,既是对主人公生活状态的描写,也蕴含着对生命本原意义的咀嚼,的确别有意味。题目考查的是考生对文学作品中精彩词语(包括题目)的鉴赏能力。参考答案给出了4点,答出其中3点即可。据抽样统计,该题平均得分为3.23分,难度系数为0.5383。考生失分主要是回答不够全面或不明确、不到位

该题的参考答案的表述还可以更准确一些。如“让读者体味‘活着’的滋味”、“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实际上“活着”这个题目本身并不会直接“让”、更不会直接“产生”,而是会启发或引导读者去“体味”、“思考”。

第二套题要求回答文中定和追求音乐的经历带来的启示。这种题目的开放性更强,不同的人完全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来受到启示。参考答案给出了四点启示,“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并说“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其实,如果按照题面的要求“怎样的启示”,只要答出一点启示,如果答得好,就应该给满分;而按照现在的参考答案,要求答出多个启示的话,则题面应改为更明确的表述“哪些启示”。据抽样统计,该题平均得分为3.625分,难度系数为0.6042。考生失分主要在于要点答得不明确或答得不全面

备考建议:1.精选现代文进行训练,主要看其内容、命题角度和规范性、难度等方面是否符合高考要求和学情。2.针对文体,归纳常用题型和答题思路的规律、特点,给学生初步形成“类”的意识。

 

 

 

版权所有Copyright 1999-2016 威海市第一中学 鲁ICP备15001296号-1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高技区文化中路75号 邮编:264200 电话:0631-5819545

鲁ICP备 15001296号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