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组

语文教学研究室 返回上页

《氓》集体备课教案 新授课
2014-03-20 16:34:39    SystemMaster    阅读 6239次

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1、课标要求及解读

1)、课程标准要求(选自“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中有关要求)

8.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9.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2)、课程标准解读

8条目标是从文体阅读角度提出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要求,第9条目标是从语体角度提出对一般文言文阅读的要求,这两条目标是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必修课程提出的基本要求,不分年级层次,应贯穿高中三个年级。

8条从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和方法论两方面阐释。“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突出古代文学作品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性,“体会”一词强调让学生在阅读中去体验和领会,强调了学习古代作品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在于让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中,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奠定精神的底子。二理解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则需要“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的统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要求读者要有历史的眼光,看到那个时代对待自然、人生、社会乃至宇宙万象的历史合理性和必然性,吸收其合理内核,“从中汲取民族智慧”;但任何阅读又是当下的阅读,所以在评价古代作品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时,应从当下社会语境出发,根据今天的价值标准作出理解和判断,即“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9条提出阅读文言文的基本目标和方法要求。首先,文言文阅读目标定位在“读懂”即“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所谓“理解词句含义”,课根据由易到难的层次分解为:说出此语境中的词句含义,能说出词句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能根据不同语境准确说出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亦可根据不同的层次分解为:能大致复述文章内容,能准确翻译句子内容,能准确表达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深层含义。其次,强调文意的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境,注重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重点体现“文言语法知识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习得,而非在教师的理论指导中记忆”这一基本理念。“了解”意为“知道”,可以外显为行为动词“说出”;“梳理”则包含“积累——整理——总结”三个行动层级,体现对学生学习文言文基本方法的要求;“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可以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常用实词、18个常用虚词、词类活用及4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最后,强调古代诗文的学习手段为诵读,要求学生在诵读和背诵中积累语感,积淀语文素养。

 

2.教材分析

(一)知识与结构

《氓》是鲁人版必修第三册第三单元的开篇之作。这首诗歌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由淳朴热情的少女,到忍辱负重的妻子,再到坚强决绝的弃妇的艺术典型。展现了封建社会女性的悲剧命运。基本层次(A层次):掌握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了解赋、比、兴表现手法。

中级层次(B层次):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把握诗歌内容,理清思路。高级层次(C层次):分析女主人公的形象并探究悲剧产生的根源。

(二)育人价值

《氓》是《诗经》中的一首著名的弃妇感伤诗,反映了当时的恋爱风气比较自由,也反映了正在发展的封建意识,男尊女卑风气已逐渐形成,妇女逐渐丧失了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而处于从属地位。通过学习《氓》不仅可以对女性的婚姻、爱情作一管窥浅析,还可以看到女性的内心情感世界,了解她们生存的社会状况,从而探究女性命运产生的社会根源,培养健康的男女平等观。

3.学情分析

《诗经》因距今时代久远,加之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的学生阅读起来困难较大,在学习中要结合课下注解疏通文本,在疏通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文本的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分析人物形象并理解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

1、识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通过诵读,理清思路,能够概括氓和女主人公的形象。

3、解读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正确评价诗中的主人公悲剧产生的原因。

4、熟练背诵全诗。

三 、评价设计

1.通过巡视,观察学生课前的笔记整理情况,是否按照要求对常用实词和虚词进行了梳理;通过投影练习的方式检测常用实词和重点虚词的整理情况等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测目标1

2.通过课堂提问和交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结构的理解,辨识《诗经》的叙事方法。(检测目标2

3.能根据提示背诵填写。(检测目标4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垣,以望复关。                           。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其笑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感,加强体验和感悟。  

2.以文带言法。这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习文言知识,既尊重文言文作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又尊重其古汉语学习材料的价值。    

3. 自主思考与合作交流法。所有的学生活动都应立足于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实现真正的智慧碰撞。

五、教学过程共计2课时)

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

【学习目标】

1.大声朗读文章,做到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2.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逐字翻译文章内容,做到书面圈划或标注重要文言字词。

3.能够在表格的帮助下简要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环节一】课堂导入,投影背景,出示目标。

【教师活动】

课堂导入:我们常说“痴情女子负心汉”,在爱情的跷跷板上,女子似乎都是永远的输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两千年前“痴情女负心郎”的故事——《氓》,一起来感受《氓》中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

投影背景: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雅分“大雅”、“小雅”, 是宫廷乐曲歌词,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 是宗庙祭祀的乐歌,有诗40篇。

2、《诗经》的思想内容反映的社会生活非常广泛。有的诗篇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喊出反剥削,反压迫的呼声,如《硕鼠》、《伐檀》;有的诗篇表达了对徭役兵役的憎恨,如《伯兮》、《君子于役》;有的诗篇歌颂了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和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如《静女》、《蒹葭》;有的则表现了妇女婚姻的不幸,如《氓》。总之,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都在《诗经》中得到了真切的反映。

3、从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地方的民歌,雅是正统的宫廷音乐,颂是王公贵族祭祀类歌曲。

4、《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也就是叙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比方。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借物咏物。后人习惯上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5、《诗经》获得方式有采诗(采诗官去民间采集)和献诗(有人主动向统治者提供)两种说法,传后经孔子删减编撰而成。《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

6、《氓》是卫风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诗经》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弃妇诗。氓,古义指民众、百姓或男子,念meng;而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如“流氓”,念mang

7、在古代,男女婚嫁是要按照一定的仪式来进行的,《仪礼士婚礼》对这仪式作了规定,有“六礼”:

①纳彩——男方请媒人向女家提亲,女家同意议婚后,男家送礼物前去求婚。

②问名——女家同意求婚后,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及生辰年月。

③纳吉——男家将问名结果,卜问于祖先众神,如得吉兆,便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婚姻。④纳征——征即成的意思,表示婚姻之事告成,男家用丝帛等财物到女家订立婚约。即订婚。

⑤请期——男家在两家婚姻确定后,卜得吉日,送礼通知女家成亲之日,如女家不同意这一婚期则不收礼物,婚期另择。

⑥亲迎——结婚那天,新郎在傧相陪同下,亲自到女家迎亲。

出示目标:

1.大声朗读文章,做到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2.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逐字翻译文章内容,做到书面圈划或标注重要文言字词。

3.能够用白话文简要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环节二   初读文本要求:学生诵读课文两遍,借助注释和字典正字音,明句读,标注在原文,并给下列字注音(完成目标一)c级必答题)

    )之蚩蚩      期(       )卜    言(   

于嗟   )犹可也(      )淇水汤汤    帷裳           

极(    室(    兴夜        则有         )言笑晏晏      

环节三   再读文本】要求:大声诵读文本1遍,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在原文解释重点字词(完成目标二)b级必答题)

全文重点词语提示:

来贸丝               匪我愆期              子无怒               

               体无咎言              无与士             

女也不               室劳矣              总角之            

以我贿迁              泣涕涟涟               自悼矣              

自我              体无咎               既遂矣               

思之              笑宴宴               载笑载               

【环节四    三读文本】要求:快速通读文本1遍,理清思路,完成下面问题(完成目标三)

(抢答题) 

 

   章节

      情节          人物

手法

感情变化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明确: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恋爱 热情幸福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婚变 沉痛怨恨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决绝 清醒刚强

【环节五   浏览文本】要求:快速浏览文本,思考下列问题。

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社会背景探究诗中女主人公被抛弃的原因?

【环节六   小组研讨】要求:a级同学主持,逐一落实预习目标(可穿插在环节中进行)

第二课时    展示点拨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理清思路,能够概括氓和女主人公的形象。

2、解读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正确评价诗中的主人公悲剧产生的原因。

3、熟练背诵全诗。

【环节一  预习展示】

1.请学生通读文本,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师生共同聆听并指出错误。

2.老师提问,学生落实预习中,环节二的重点词语。

【环节二  研讨展示】(完成目标12

1.交流预习中“环节三”的整体把握部分。(抢答题)

2.完成表格后,概括氓和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抢答题)

明确:

3.交流研讨:诗中女主人公被抛弃的原因?(小组讨论,抢答题)

明确

1)氓的变心。课文中的 “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都说明“氓”是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很显然这场婚姻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氓的变心。

2)社会风俗。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抱布贸丝”原始的物物交换,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交流范围的狭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精神领域的道德方面,尤其爱情观方面,少了更宽泛的选择范围,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文中“兄弟不知,其笑矣”。

3)女子的容颜衰老。古人说:“食色,性也”,尤其是男人没有一个会喜欢年老的女主人公,婚姻失败的真正杀手是芙蓉呢的“年老色衰”。

小结:

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不仅有个人的原因,更主要的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造成的。我们在憎恨氓始乱终弃的同时也应该想到,这个悲剧也是那个社会的产物。

【环节三  背诵】(完成目标3

【课后作业   写作固化】

鲁迅先生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文学作品的鉴赏,靠的就是读者丰富的想象和无限的联想。本单元的话题是“构建精神家园”,透过《氓》你收获了什么?

【建议整理内容】

1、虚词

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②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③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④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⑤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⑥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⑦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①其叶沃若                            ①秋以为期

其笑矣                            ②以望复关

③不思其反                            ③以尔车来

2、词类活用

3、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 并与前置;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判断句,

4、补充成语

夙兴夜寐

信誓旦旦

二三其德

总角之交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版权所有Copyright 1999-2016 威海市第一中学 鲁ICP备15001296号-1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高技区文化中路75号 邮编:264200 电话:0631-5819545

鲁ICP备 15001296号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