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组

化学教学研究室 返回上页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1节 水溶液(第2课时)——教学设计
2014-11-18 17:02:37    SystemMaster    阅读 5301次

鲁科版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3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1 水溶液(第2课时)——pH的测定、计算

威海一中 邵国波  曲晖晶

一、教学目标和评价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收集相关信息,能举例说明pH的测定方法及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

2.通过对pH计算公式的变型应用及不同类型溶液中[H+][OH-]的分析研讨,能准确计算不同类别溶液pH,并总结计算规律。

(二)评价设计

目标1评价:每小组通过图片的形式至少展示2pH的测定方法、2pH的调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课下自主完成)

目标2评价:学生通过具体计算类型的探究,总结出计算不同类型溶液pH的计算方法,体会简单pH计算的一般方法和思路,并熟练进行计算。

二、教学策略及方法

1个学习目标中的内容,主要采用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课堂展示互评的方法。

2个学习目标中的内容,由于学生对公式的变型应用以及不同类型溶液中[H+][OH-]计算不熟练,这部分主要采取自主完成计算过程,小组讨论计算方法等教学方式,采取任务驱动形式,将难点分散降低,力求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相匹配。

三、教学过程

详细请见附件

四、教学反思

1.自我评价: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领相结合,以专题学习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展示和发挥的空间和舞台,学生始终充满热情、充满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在探究、交流过程中还暴露出他们学习中的不足,在思索与碰撞中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本节课的相关题型是高考的重点难点,但课本并没有进行归类,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逻辑思维、养成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小组活动中他们互相学习,提问解答,也锻炼了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本节课的亮点: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创新点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社会问题串联在学习中,实现了pH计算的社会功能和学科价值。

2. 课堂生成:

学生在计算浓度为0.1mol/L的盐酸溶液和0.05mol/L的硫酸溶液按体积比1:2混合后,溶液的PH时,能发现规律,统一看成[H+]相等来计算,表现出思维的活跃和开阔。

碱碱混合计算时,有学生认为[H+]已经很小了,不能再有近似的忽略了。这样是先求[OH-],再求[H+],然后算pH还是直接求[H+],不忽略,再算pH,就有了分歧,是讨论后积极思考的结果,老师再分析就更清晰了。

3. 同伴点评:

以问题驱动课堂,体现了深入研究新课标,问题设计合理,注重细节的处理。

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容量适中,结构紧凑。重视落实,课堂练习针对性强。

教师教态自然,板书清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备课充分、详细。

学生充分动脑动手,积极参与课堂,积极回答问题,小组讨论效果好。

4. 思考感悟:

本节课是我讲的一节组内公开课,感觉收获颇多。本节成功之处在于将生活与新知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体会科学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下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不断努力学习深入挖掘教材中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内容,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

要讲好一堂课,需要下大功夫。从教材到学情再到教法每个环节都不容忽视。要相信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这样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而且学生也会对新授内容感兴趣并且印象深刻。

 

 

 

版权所有Copyright 1999-2016 威海市第一中学 鲁ICP备15001296号-1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高技区文化中路75号 邮编:264200 电话:0631-5819545

鲁ICP备 15001296号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201号